動態中心
news

動態中心
排水管和進水管道的發展史
古代管道發展歷史
石制管道
石器時代
距今約5000年前
石制管道,只用于排水
中國第一條管道的誕生:陶制水管
克利特人用陶土做的管道,用于房屋間的供水連接,形成了最初的管道系統
管道在中國最早起源于中國古代,用于防洪排澇系統。據1979年考古發掘,從北京古城南門門道之下挖出殘長5米多的陶制排水管道三條,下面一條,其上再并列鋪兩條,管道每節長0.35-0.45米不等。經測定距現在約4000年。2010年,河南淮陽平糧臺古城出土的距今4000多年的陶制排水管道在上海世博會亮相。距今4300多年的河南淮陽平糧臺古城在南門門道路土之下就發現有鋪設的陶質排水管道。
考古發掘的陶制管道
竹 管
公元前2500年左右,中國人利用一條條打通竹節的毛竹連接起來,把山溪水引入家中。
鉛 管
公元前200年左右,羅馬人修建了10余條輸水渠,由水渠輸送而來的水被過濾
并通過鉛管輸送。
木 管
公元1300年左右,英國人開始使用挖空的鐵杉輸送飲用水,為了使其內部能承受更大壓力,在鐵杉上還纏繞了鋼條。
近現代管道發展
第一代:鑄鐵管
公元1800年左右,美國人發明了鑄鐵管,費城是第一個完全采用鑄鐵管道系統的城市。清朝末期,北洋大臣李鴻章在旅順水師營龍引泉建設了中國第一套供水設施,水管用陶瓷、鑄鐵鋪設。鑄鐵管不耐腐蝕,容易生銹老化,滋生細菌和寄生蟲,鐵離子超標,使用年限短等缺點。但因為更換成本較高,現在一些老舊小區依然用鑄鐵水管。
第二代:鍍鋅鋼管
公元1900年左右,法國人制造了鍍鋅剛管,也是最早投入使用的管道之一。由于其價格低廉而深受大家的歡迎,但是由于其不耐腐蝕,容易生銹堵塞管道,并滋生細菌,造成生活飲用水的二次重度污染,嚴重危害人民的身體健康。因為銹蝕的問題,鍍鋅管的使用壽命只有8-12年而且使用中漏水的問題頻出。到1960年鍍鋅鋼管在發達國家逐漸被淘汰。2001年6月1日,建設部、質監局等部門已發文禁止在新建城鎮住宅中使用。
鍍鋅水管長時間使用極易銹蝕
第三代:PVC-U水管
PVC-U管是最早用于代替鍍鋅鋼管的管道之一,工業發達國家早在 20 世紀30 年代就開始生產應用,目前的發展速度很快,廣泛應用于住宅建筑、市政工程、農業和工礦等各個領域。但由于采用膠粘劑粘接,連接可靠性差,耐壓小,還含有氯成分,影響水質,衛生安全性差,所以目前已退出華東沿海發達城市建材市場,大多數作為排水管使用。
第四代:銅管
銅水管是當今發達國家選擇的供水管道之一,具有流阻小、耐熱、耐凍、耐壓、殺菌、使用壽命長等系列優點,但銅水管造價較高,國產銅存在爭議,在使用過程中有銅綠產生,加上焊接技能要求高,施工難度大,同時銅的膨脹力很大,需要設置專門的膨脹力消除裝置等不足,目前只在國內的中高檔賓館、酒店、醫院、高級公寓別墅和沿海較發達地區的商住樓使用較多。
第五代:HDPE排水管
在 1950 年代后期,實壁 HDPE 管開始取代石油和天然氣收集系統中的金屬管。在 1960 年代初期,天然氣公司開始用 PE 管替換失效的鐵管,由于其成功的性能歷史,目前安裝的所有新配氣系統中有 95% 使用 PE 管。很快,波紋 HDPE 管開始取代農業排水系統中的粘土管。1980年代后期,大口徑波紋HDPE管開始在雨水涵管中取代金屬和混凝土。該材料繼續發展為現在的開發技術,每個開發都具有改進的性能。
HDPE排水管不易受到生物攻擊或結塊的影響,能夠抵抗生物堵塞,并在每個系統的整個使用壽命期間保持高度一致的流量,這意味著更少的磨損,為運行實用程序節省了大量成本。
第六代:
新型塑料管道產品——PPR管
PPR管是歐洲90年代初開發應用的新型塑料管道產品。采PPR管用作給水管在國外已有幾十年的歷史,我國在1999年前后開始進口成品,現在大多自主生產。PP-R管在發展過程中有三次大的歷程:
第一次,PP-H.特點是耐高溫,可適用于80-90攝氏度。但低于10攝氏時受外力沖擊易脆裂。所以不能用作冷水管。
第二次,PP-B[PP-C]與PP-H相反,韌性高,彈性強。即使0攝氏度也不易脆裂。但高于60攝氏度易爆裂所以不能用作熱水管。
第三次,PP-R綜合上兩種管子優,熱水管適于80-90攝氏度,冷水管0攝氏度也不易破裂,抗沖擊力強,韌性高,目前大多數人采用此管為給水管。
光照過的ppr管,極易滋生青苔
第七代:不銹鋼給水管
薄壁不銹鋼管最早的連接技產生于1959年瑞典,薄壁不銹鋼管更是以安全可靠、衛生環保、強度高、經濟適用、防震等特點,逐漸成為給水管材的新選擇,目前自來水二次供水改造已經大量采用了不銹鋼。根據我國對于個人住宅的相關規定,住宅的使用年限在70年,就是說,不銹鋼水管能夠保證使用中間不需要維修更換。